我现在所用的新笔记本是去年10月份购入的Aspire V3-571G,i5-3230M双核处理器、GT
730M独立显示、4G独立显存、1920x1080分辨率的IPS全高清屏,最重要的是5038的价格,正如网上大家的评价,这是一款性价比相当不错的笔记本。而我也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性能,因而在来西安出差之前,特意更换了一块1T的硬盘,并加装了一条4G内存,从而使得内存容量达到8G。本希望他能够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,然而在最近一段时间却给我带来不少的烦恼,而烦恼的根源就是GT730M独立显卡。
问题的起源是这样的:现在出差所在的单位,所有的开发工作都是在Linux平台下完成的,由于受困于项目所需要的处理速度,理所当然的,我们希望能够使用CUDA来加速我们项目的处理能力。然而由于我的笔记本是Intel与Nvidia双显卡,且由于Nvidia的Optimus技术,使得在Linux系统上安装Nvidia驱动并安装CUDA开发包变得困难起来。好在开源社区推出了Bumblebee解决方案,可以在Linux系统上实现Nvidia的3D硬件加速,从而使得在Linux系统下使用CUDA进行开发成为可能。然而悲催的是,不论我是使用源里的Nvidia驱动,还是在Nvidia官网下载的驱动,虽然都可以正常的安装,但却无法使用,更不要说CUDA开发了。在网上搜索了半天,原来遇到同样问题的人还不在少数,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Nvidia的Optimus技术,而解决方案就是Bumblebee。但是无论我怎样尝试,都没有办法在我的Debian上正常运行。难道我们的开发终归要回到Windows平台吗?
另一个促使我折腾的原因则是这样的:在我们的项目中使用OpenCV,在我第一次安装上Debian系统,我是使用源里的OpenCV来进行安装的,然而由于Debian的自由策略,是不提供nonfree的安装模块的,而nonfree模块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,这样一来,我们只能自己来编译安装OpenCV了。然而在使用CMake进行配置时却有一大堆的依赖关系需要解决,这时的我只能在源中一个个查找然后安装了。这时的我真是有些怀念Gentoo的编译安装啊。巧的是,布老师给我了一份CUDA SURF的代码让来看一下,而在这份代码的README中就说明,这份代码仅在Gentoo的CUDA环境下进行过测试。这就让我那颗的心蠢蠢欲动了。
最后一根压倒骆驼的稻草则是这样的:不知道是我Debian系统更新的原因,还是我OpenCV编译的原因,我们项目中的一个测试例子在显示两幅keypoints图片后,在两张图片之间切换时就会产生程序死掉样子的空白。再加上我再次尝试编译OpenCV时,以前能够成功编译的代码和配置在这次编译时却一直报错,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,似乎是由于FFMPEG的版本较新的原因。没有办法,自己重新由源码编译安装了FFMPEG,并修改了OpenCV的部分代码,才最终编译成功。而这更使我下定决定回归Gentoo的编译安装。
当时在我的1T硬盘上,系统分区则安装的情况是这样的:最前面是100M的系统保留分区,然后是400G的Debian分区,接下为200G左右的Windows分区,最后是一个逻辑分区。由于前面的想法,我就想在400G的Debian分区上划分200G出安装Gentoo,之前有过在Windows上使用分区软件划分分区的经验,通过使用PartitionMagic之类的软件,就可以对分区进行调整而不会破坏分区上的数据。然而这一次,无论我怎么尝试,都不能对Debian分区进行调整。无奈之后,只能重新分区重新安装系统了。于是将400G的Debia分区与前面的100M系统保留区分合并,重新划分为两个分区,一个用来安装Debian,而另一个用来安装Gentoo。两个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了简单的配置,于是重启,结果发现我的Win7系统进不去了,错误提示BOOTMSG丢失,这时才意识到我将100M的系统保留分区删除的严重后果。
为了恢复Win7系统的启动分区真是花费了很大的努力,各种修复方法都进行了尝试,然而无一例外的,所得到的都是令人失望的结果。终于在折腾在半夜后决定使用我的终极大法,重装Windows。
采用重装的方法,那一切就变得简单起来了,只需按照顺序重新安装,下载软件,配置等进行下来就可以了。这时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和地糟糕网速的容忍。不过好在这一切之后,一切又都恢复正常了。
这就是我最近很二的折腾电脑的经历。真是应了那句话no zuo no die啊!!!